為進一步提升醫保服務水平,阜陽市潁泉區醫保局推出便民利民“四好服務”,回應民生新期盼,助推醫保服務提質增效。
把好部門協同關。全面加強與衛健、民政、鄉村振興、公安等部門聯動,保障業務協同功能的移動化,堅決做好各項工作的落實。定期獲取人員身份信息,動態標識人員類別屬性,實現參保對象線上、線下的數據共享全覆蓋,提高工作整體服務效率,保證特殊人群待遇應享盡享。截至目前,全區醫療救助14575人次,救助支出994.94萬元。推進醫保經辦服務與跨省異地就醫信息平臺的互聯互通,發揮業務協同平臺的多邊效應。截至目前,異地就醫達到3966人次,其中異地直接結算977人次。通過信息數據、結算資金線上多跑路,解決了群眾就醫結算線下不墊資、少跑腿問題。
筑好基金“防護墻”。積極開展“織密基金監管網,共筑醫保防護線”集中宣傳活動。實行線上與線下相結合,堅持以線上為主,線下按照疫情防控工作要求以適當方式進行。通過擺放宣傳展板、張貼宣傳海報、屏幕播放宣傳標語,發放宣傳折頁、分發醫保政策問答手冊、現場互動答疑等方式,認真為群眾做好醫保政策解答和訴求回應。已發放宣傳資料5800余份,現場解答群眾咨詢600余人次,提升了廣大參保群眾對醫保政策法規的知曉度和對欺詐騙保行為的識別能力,營造全社會共同關注、支持、維護醫?;鸢踩牧己梅諊?。
守好公共“服務門”。堅持傳統經辦服務方式和新型經辦服務方式“兩條腿”走路,統籌優化“線上+線下”醫保經辦管理模式,為參保群眾提供優質高效的醫保服務。一是門慢特病部分病種“隨時辦”。將惡性腫瘤、血管支架術后、心臟冠脈搭橋術后、器官移植術后等8種慢特病,由原來的定期集中申報改為可在慢性病定點醫療機構隨時申報。二是異地就醫“不見面辦”。開通“國家醫保服務平臺”APP、“皖事通”APP、“阜陽醫療保障”微信公眾號、“阜陽市潁泉區人民政府發布”微信公眾號4個網絡平臺上的異地就醫網上備案渠道,參保人員提交成功后2個工作日內辦結,更好地發揮醫保的便民服務作用。三是窗口服務“快速辦”。對符合規定、手續齊全且能當場辦理的,無條件進行“即辦”;對不能當場辦理的,做好解釋工作,在規定時間內及時進行“代辦”和“協辦”。
打好疫情“防控戰”。聞令而動、迅速行動,沉著應對、科學防控,壓實“四方責任”,集中精力抓好疫情防控工作。持續落實“兩個確?!?,將新冠病毒抗原檢測試劑及相應檢測項目臨時性納入基本醫保支付范圍,統一執行30%的個人先行支付比例,將5種新冠治療性用藥納入醫保支付范圍,限新冠肺炎患者使用。面對疫情,區醫保局全體黨員干部堅守醫保為民服務初心,選派6名黨員干部下沉基層,開展基層疫情防控及政策宣傳工作。其余人員服務群眾不停歇,堅持在崗值班值守,及時辦理解答咨詢服務事項,保障病患救治和群眾醫保需求。